过完马来西亚新年后为什么总生病?了解节后症候群症状及简单养生建议
节后症候群种类
新年时期的 “节后症候群” 大致分为三种,在年前、新年时和年后都会有不同的症状出现,当中包括:
- 年前: 许多人都会进行大扫除或是置办年货等活动,这些活动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弯腰、抬举重物等,因此容易引起颈部或腰部疼痛。
- 新年时: 大部分人面临脾胃和精神上的问题,这是因为熬夜、作息不规律或休息过多,以及暴饮暴食不节制所导致。
- 年后: 则出现了很多难以集中精神工作、经常疲倦等症状,这些都算是典型的节后症候群表现。
节后症候群症状
热气: 新年期间,人们往往会食用较多油炸、辛辣、煎炒等高热量食物,加上作息不规律,容易导致体内阳气过盛,从而引发一系列“热气”症状,具体表现包括:
- 口干舌燥,咽喉肿痛
- 口舌生疮,口腔溃疡
- 便秘,排便困难
- 面部长痘,痤疮爆发
- 口臭,口气重
- 小便短赤,尿液颜色深
消化不良: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聚餐频繁,人们容易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加重了肠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以下不适症状:
- 腹胀,腹部胀满不适
- 腹痛,胃脘部或腹部疼痛
- 嗳气,打嗝,胃部气体上逆
- 恶心,反胃,想吐
- 食欲不振,不想吃饭
- 便溏,大便稀溏不成形
- 胃酸倒流,烧心
熬夜休息不好: 节假日期间,各种娱乐活动增多,例如聚会、K歌、打牌等,很多人习惯熬夜,打乱了正常的生物钟,导致睡眠不足,进而引发以下问题:
- 精神不振,疲乏无力
- 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 情绪波动大,易怒、烦躁
- 头昏脑胀,头痛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生病
- 黑眼圈、眼袋加重
简单养身的方法 - 吃什么?做什么?
热气
- 吃什么?
- 清热解毒的食物: 绿豆、薏米、苦瓜、菊花茶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降火。
- 多吃蔬菜水果: 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保持肠道通畅,排出体内毒素。
-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减少摄入辣椒、生姜、大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 做什么?
- 保持充足水分: 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热毒。
- 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 中医小妙招:
- 凉茶: 饮用菊花茶、金银花茶等凉茶,可以清热解毒。
- 刮痧: 适当进行刮痧,可以帮助疏通经络,排出体内热毒。
- 穴位按摩:
– 大椎(位于第七节颈椎C7,即低下头时颈椎最突出的部位)可帮助调节体温,不管实 火、虚火,“发热气”时都可试着按摩、刮痧此穴位,有助于降火。
– 合谷(位于手掌虎口,第二掌骨中间位置)按下会感觉酸胀,可以舒缓牙龈肿痛。
– 曲池(将手臂弯曲,肘横纹延伸出去与肱骨外上髁之间)是主治发热的穴位。
– 降压沟(位于耳背与头颅之间的沟槽),顾名思义可以降压,血压偏高者可以自己搓揉按压。
- 吃什么?
新年期间,天气变化以及饮食上常会食用年饼、煎炸食物等,极易引起上火发热气的症状。因此,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要多加注意身体健康。也可到康园网页了解更多上火资讯或是面诊康园医师好根据您的体质和症状来制定调养计划。
消化不良
- 吃什么?
- 易消化食物: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蔬菜、水果等,减轻肠胃负担。
-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 酸奶、乳酪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消化功能。
- 健胃消食的食物: 山楂、麦芽、陈皮等具有健胃消食的功效,可以适量食用。
- 避免油腻食物: 减少摄入油炸、肥腻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不良。
- 做什么?
- 适量运动: 饭后适当散步,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
- 腹部按摩: 顺时针按摩腹部,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腹胀。
- 中医小妙招:
- 穴位按摩: 按摩足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天樞穴(位于肚脐兩侧,左右旁開兩寸)、足三里穴(位于髌骨下缘三寸,胫骨前嵴向外旁开一寸)可以起到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作用。可用拇指点压或按揉,每次按穴约五分钟,耳穴位感觉有酸、麻、胀感为度。
- 食疗方: 推荐山楂水、麦芽水等,有助消化。
如果一天中的一餐吃得过饱,接下来的饮食应就应以清淡为主,由此来保持平衡避免过度摄入不必要的食物。进食时切忌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充分咀嚼食物,尽量将其咬碎,以减轻胃肠负担。用餐时避免边吃饭边喝水或喝汤,以免冲淡胃液,影响消化。
餐后不宜立即坐下,应起身站立或进行轻微的散步等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酒类、咖啡以及浓茶等刺激性饮品会刺激胃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群,更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
熬夜休息不好
- 吃什么?
- 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 小麦胚芽、糙米、豆类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质量。
- 安神助眠的食物: 百合、莲子、牛奶等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可以适量食用。
- 做什么?
- 调整作息时间: 尽快恢复正常的作息时间,建立规律的睡眠习惯。
- 睡前放松: 睡前泡脚、听轻音乐、冥想等,有助于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 适当运动: 白天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 中医小妙招:
- 穴位按摩: 按摩太冲穴(第一、二脚趾骨交接的凹陷处)、神门穴(手腕横纹交接的凹陷处)、百会穴(头顶正中央)等穴位,可以起到安神助眠、养心安神的作用。
- 药膳: 推荐百合莲子粥、酸枣仁汤等,有助安神助眠。
从中医角度来说,晚上11点后入睡都属于熬夜。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胆经和肝经运行的时间,这段时间是肝胆气血最为旺盛的时候,需要充分的休息来进行新陈代谢和排毒。如果这段时间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会影响肝胆的功能,导致气血失调。
连续多日作息不规律或熬夜会导致精神恍惚、皮肤粗糙、口干舌燥、口苦、口腔溃疡(口破)、耳鸣、鼻塞、头痛、眼睛干涩等症状。严重情节下甚至会增加罹患失智症、癌症以及猝死的风险。当身体长时间处于亢奋状态时,会强迫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是一种应激激素,会使人保持清醒和警觉,从而导致难以入睡或失眠。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越熬夜越精神,但之后却更加疲惫的原因。
康园好物推荐
五花茶
功效:五花茶是常见的凉茶,顾名思义是由五种花组成的花茶,除了清热解暑功效,还能清肠胃湿热、预防流行性感冒,经常饮用对慢性肝炎和肠道疾病有着防治功效。
适用人群:皮肤瘙痒;汗多色黄、体臭、大便粘臭者宜饮用。
排毒饮
功效:身体长期受湿热之毒影响,人就会容易出现疲倦、皮肤油腻长痘、皮肤瘙痒、湿疹、口臭、大便粘腻等症状。排毒饮以木棉花为首,配金银花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配土茯苓有很好的祛湿解毒、通利关节的作用。木棉花、金银花和土茯苓3药搭配能有效的协助身体排出湿热之毒。再佐生地凉血滋阴,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因体内过热而耗伤的阴液。
适用人群:适合体质偏湿热者的皮肤湿疹瘙痒,大便粘溏,外阴湿痒,带下异味。
菊花洋参须凉茶
功效:菊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花茶,价格低功效大,参须则有滋阴降火、益气生津的功效,与菊花搭配能清热降压、消除疲劳的功能。
适用人群:清肝降虚火,适合熬夜、头痛、烦躁易怒人群饮用。